怎样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
慢性肝炎如果迁延不愈,肝功能反复异常,或是肝脏内部炎症活动期肝细胞不断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脏逐渐形成纤维化,如果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肝小叶结构发生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就成为肝硬化,因此,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演变的过渡阶段,也是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要想彻底阻断慢性肝炎演变成肝硬化,必须从抗肝纤维化入手。如何科学地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呢?简介如下:
1、根据肝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判断肝纤维化是指肝内有过多胶原沉积,依其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对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划分为1~4期。
病理诊断的优点是结果最为权威和准确,是判断肝纤维化的“金指标”,缺点是选取肝组织活检,需先进行肝穿,该穿刺技术要求较高,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患者有恐惧心理,不愿配合;为客观了解肝纤维化发展及治疗前后的改变情况,肝穿检查需进行多次,较难取得患者的配合。
2、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有一定相关性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连蛋白(LN)四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代表纤维沉积于肝组织的量。PCⅢ血清水平与汇管区容积及其周围成纤维细胞数显著相关,也与纤维化程度相关。它是动态观察抗纤维化药物疗效的较好指标。PⅢP有相似的临床意义,受炎症的影响则较小。在早期肝硬化时常有活动性肝纤维化,血清PCⅢ可有显著增高,而HA增高较不明显;在晚期肝硬化时有广泛但陈旧的肝纤维化,肝损害严重,血清HA增高,而PCⅢ可无明显异常。
优点是只需抽血化验即可,方便易行,缺点是特异性较差,各种肝病、肝脏炎症发作时,纤维化指标均可增高;准确性较差,目前各地肝纤维化检查方法多样,结果无法统一,质量控制无法实施;判断肝纤维化结果,需多项血清指标综合分析,必要时还要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方能确诊。
3、B超检查有助于肝纤维化确诊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脏、脾脏可增大,但肝脏表面尚无颗粒状,肝实质尚无结节样改变。
优点是快捷简单,患者没有痛苦。缺点是结论只能起到辅助诊断作用,欠缺权威性、特异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详情请尊医嘱或咨询医师